UbuntuPreInstall

出自Ubuntu 正體中文 Wiki

跳轉到: 導航, 搜尋


前言

數年來,Ubuntu的安裝過程不斷的改進,使得安裝過程不但簡單而且快速。
雖然如此,但是需要注意一些地方,以讓安裝更順利。
建議您,可以列印以下安裝時無法連線檢視的地方,如安裝說明、網路連線等;其他如硬體配備、分割區說明等,則應該在安裝前檢查或了解。

確認電腦是否可以安裝Ubuntu

Ubuntu 的硬體支援已頗完整,大部分的硬體驅動程式都會由系統自動偵測、安裝完成,不需您額外處理。
對桌上型電腦而言,只有部份小廠或過新、過舊的硬體裝置可能需要額外的處理,而大部份都可以藉由 Google 找到解法。
至於筆記型電腦,則在無線網卡、藍芽、網路攝影機 (WebCam)、還有進階電源管理的部份,可能會無法支援,而需要額外處理,但一般來說大廠牌的產品都不太會有問題。
Ubuntu 也可支援 64 位元 CPU、多核心 CPU(不論是 AMD 或 Intel)。

不過為了讓您的安裝過程更加的愉快,我們還是建議您先檢查您的系統配備。
在一般的情況下,我們都會安裝圖形介面,以體驗Ubuntu的人性化。
只有純文字介面的環境才不需要太多系統資源;要馬兒好,就得給牠吃草。
希望以下的建議能成為您安裝的參考。

硬體需求

最低配備 建議配備
CPU 500Mhz以上 IBM/PC,ARM,PPC相容CPU Intel Core 2 / AMD Athlon64 或更高階
記憶體(RAM) 200MB以上 1GB以上
硬碟空間 2.2GB(只能安裝) 8GB以上
顯示卡 VGA Card 支援OpenGL的顯示卡
(如 : ATI X系列以上,Nvidia 7000系列以上,Intel GMA X4500以上。)
網路 2M以上(台灣)

硬體支援

已經確定支援的硬體

可以到這裡查詢已經被支援的硬體,或者您也可以上傳您安裝成功的硬體資訊,只需要花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讓其他網友受惠。 如果有硬體的支援問題,請到討論區詢問

顯示卡

最好不用使用在1年內上市的顯示卡,因為驅動程式可能效果很差,甚至不能使用。
目前 Nvidia、Ati(AMD)、Intel、Sis的大多數顯示卡在一般的操作環境下都可以直接使用,但是如果要體驗桌面特效、3D遊戲及繪圖的軟體,您可能就要另外安裝驅動程式。
支援OpenGL的顯示卡才能在Ubuntu裡提供3D功能。如Sis的顯卡就沒有此功能。
另外,購置新顯卡時避免選購AMD/ATi的顯示卡,也可以減少一些麻煩的可能性。

音效卡

如果您使用主機板內建晶片,如Intel/Realtek的晶片,就不用擔心音效卡的問題。
其他晶片的支援請到[這裡]查詢。

網路卡

大多數主機板內建的網路卡,Linux都已經可以驅動。
另外,在購買(無線)網路卡產品時,檢查包裝上是否有Linux Ready或企鵝圖示,也是一個判斷能否驅動的好方法。
Realtek和3COM的晶片在ubuntu的支援都不錯。

印表機或多功能事務機等

只要不是太冷門的機種,大都可以正常使用,Ubuntu會自動安裝驅動程式。 通常HP對Linux支援較好,而CANON就比較麻煩。

硬體支援清單

這部分資訊是較舊的。

我們已有一份網友自行上傳資料的相容硬體清單,可以減少選購硬體的困擾。
網友回報的相容硬體清單(建議用關鍵字搜尋。)
以下網站皆為英文:
LinuxDrivers.org
OpenPrinting
Ubuntu HCL

取得安裝光碟

  • 如果您有夠快的網路連線
  • 如果您所在的地方並沒有高速網路連接

發行版

目前 Ubuntu 提供四種預設安裝方式,雖然每種一開始所裝的軟體都不太一樣,但之後您仍可選擇安裝那些先前沒安裝的。
我們建議您選用 Ubuntu桌面版本 來安裝。

  • Ubuntu 桌面版本:適用於桌機,以 GNOME 和 Unity 為預設桌面。
  • Kubuntu 桌面版本:適用於桌機,以 KDE 為預設桌面。
  • Kubuntu Netbook 版本:適用於小筆電,以 KDE 為預設桌面。
  • Ubuntu 伺服器版本:預裝許多伺服器用的套件,純文字介面。

版本

  • Ubuntu 每六個月發行新的版本(建議一般使用者使用)
  • 每兩年釋出長期支援版(LTS, Long Team Support)(建議企業使用)。

若想使用其它較舊的版本,請按此

電腦架構

目前的 CPU 分為32位元和64位元,而128和256位元的 CPU 目前沒有在藍星出沒。
如果您使用 Windows 作業系統,可以使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您的 CPU 是否支援64位元:
先從這裡下載 CPU-Z 這個小工具,然後解壓縮執行。
在CPU頁面中,有一個指令集的欄位,看看他是否有寫 EM64T(Intel CPU) 或 AMD64(AMD CPU) ,如果有,就代表支援64位元。
如果您不使用 Intel 或 AMD 的CPU,可以將 CPU 型號貼上到 Google 查詢。

下載選項

如果您的 ISP 沒有禁用 BT ,那下載 BitTorrent 種子是絕佳的方式。
因為 BT 能減輕伺服器的負擔,讓下戴更有效率,也可以為其他國內無下載點的朋友加速下載。
如果您使用Windows,utorrent會是個不錯的下載軟體。

我們不建議新手使用文字介面安裝光碟。
因為文字介面安裝光碟須要熟練 Linux 的相關操作才比較不會出意外。

安裝方式

請選擇您想要安裝的方式,來檢視安裝流程:

如何連線到網路

在安裝完系統之後,首先必要的動作就是連線到網路安裝語言套件,或者您感興趣的套件。建議您可以先把這段抄下來,以免安裝完之後忘記。

  • 如果您使用區域網路(浮動IP)
Ubuntu會自動偵測您的IP並且進行連線。
工具列→系統→管理→網路,在區域網路上按編輯。
輸入相關資訊並且儲存。

必須知道的概念

Ubuntu 上有一些概念和 Windows 上的不一樣,以下為您可能會感到疑惑的地方。
此處的概念也可以運用在其他的 Linux 作業系統上面。

檔案系統

在 Windows 裡面常聽到本機磁碟C本機磁碟D之類的東西。
這些都是一個分割區,也就是把硬碟分成多個區塊方便管理。
在 Ubuntu 底下,這些分割區會以樹狀結構表示。例如:

/   (安裝 Linux 的主分割區 相當於'''本機磁碟C''',或檔案管理員中的"檔案系統")
-/home (家目錄,相當於 Win Vista 以後的 C:\Users,或是 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)
-/media  (通常插入的隨身碟和光碟等都會在這個目錄底下)
---/它會自動取得隨身碟和光碟的標籤來命名
---/DVD-ROM     (光碟機)
-/usr   (已安裝的程式等)
-/tmp   (暫存檔,相當於 C:\Windows\Temp)
......

家目錄

跟 Windows 一樣,每個使用者都有存放自己檔案的空間(C:\Users\使用者名稱(Vista或更新) 或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使用者名稱 )。
在 Ubuntu 中,這個空間在 /home/使用者名稱/ 底下,往後我們會稱呼這個資料夾為家目錄
家目錄內可能包含:自行建立的資料、程式偏好設定、使用歷程記錄。

家目錄的簡址為: ~$HOME(全部大寫),我們一般都會用前者來表達。

例如,在終端機中要回到家目錄,可以用
cd ~

隱藏檔

Ubuntu 上的隱藏檔是由它的檔案名稱來處理。任何檔案,只要是以 . (英文用的句號) 為開頭,就是一個隱藏檔。
隱藏檔包括:程式偏好設定 和 使用歷程記錄

大小寫

Ubuntu 上完全區分大小寫,所以 Ubuntu, UBuntu, UbunTu 和 UBunTu 這四個檔案名是可以同時存在的。

副檔名

有些檔案不會有副檔名,如:純文字文件(在Windows下為 *.txt),可執行程式 (在Windows下為 *.exe)[1]
你可以替純文字文件加上副檔名,這不影響任何功能。不過不要將程式加上副檔名,它會被認為是 Windows 程式。

連結

Ubuntu 上也有捷徑的功能,不過我們稱它為連結(link)。
連結是一個更直接的方式,它可被程式辨認,所以你可以直接在位置欄位上直接輸入它。[2]
Windows的捷徑無法在Ubuntu下被使用。

套件

套件是安裝東西時常用的名詞,一個套件包含:程式、多媒體檔案等。
而這些套件就像一個個的齒輪一樣,它會和其他的齒輪一起組成一台完整的機器(軟體)。
這麼做的好處是:如果有兩個軟體需要同一個套件,您就可以使用原本就安裝好的,而不用再度浪費硬碟空間。
但是正因如此,所以套件之間會有相依性,當一個套件損毀時,可能會使得程式無法正常運作。

在常見的發行版中,會使用兩種不同的套件系統: RPM 和 DEB 。
Ubuntu 採用 Deb 套件系統,這個套件系統目前套件數比較豐富,也比較沒有嚴重的相依性問題。
這兩種套件系統事實上東西是一樣的,只是管理和包裝方式不同。可以透過 Alien 這個軟體來轉換。
通常我們會使用 Synaptic 或 apt-get (指令)等方式來管理套件。

接著

安裝完之後,您可以回到Wiki首頁看看您感興趣的項目,相信您會挖掘到很多讓您感興趣的東西!
Ubuntu, it's born to ROCK the life!


註釋

  1. Ubuntu 上的程式能否執行,取決於它的權限設定而非副檔名,所以沒有權限,即使是程式,也是無法執行的。
  2. 目前只有 Kubuntu 提供圖形介面的連結建立方法,Ubuntu 使用者可用指令 ln 來達成。

參見


上一步 所屬主題 下一步
Ubuntu 新手資訊